查看: 244|回复: 0

点赞!广州华立学院3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5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2547
发表于 2023-4-22 16: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赞!广州华立学院3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项目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 2022 年度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认定名单的通知》,我校有1个示范课程和2个示范课堂共三个项目上榜!分别是单志红老师的《基础会计》示范课程、陈秀春老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示范课堂、翟建丽老师的《数据结构》示范课堂。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资源,将课程思政育人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次项目入选,是对广州华立学院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肯定。

  这些课程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

  一睹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的风采吧!

  《基础会计》示范课程



 主讲老师:单志红

  《基础会计》课程是我校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该课程以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为主线,兼顾对学生依法治国、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教育,使专业学习与思政培养形成协同效应,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导紧密结合,助力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特点

  1.有机融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开展“三集三提”(集体研究提问题、集体备课提质量、集体培训提素质)教研活动,并邀请思政教师参加,集中进行思政课程元素设计。秉承教书育人为本的理念,依据基础会计的专业特点,规划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内容。

  2.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灵活采用微信、QQ、学习通等信息媒介,通过讲授、演示、参观体验等授课形式和案例分析、模拟仿真、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方法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另外,借助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校内外实践基地、社团等第二课堂,强化隐形思政,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3.科学构建“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成绩的构成上,加大平时分的占比。其中平时分从平时作业和课上讨论的参与度、案例分析与课堂思政汇报展示、校内外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四个维度来进行综合评分。

  《翻译理论与实践》示范课堂



 主讲老师:陈秀春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英语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课堂遵循翻译教学整体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持续完善以“超星平台”+“雨课堂”+“腾讯在线翻译工作坊”载体,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讲练结合)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了教学模式与内容、学生学习能力、技能培养的有机融合。价值观引领贯穿整个课程设计,从素材选择到翻译理念,从翻译范式到翻译案例,赋予思政价值且有机融入知识传播与翻译技能,创新了一条“强化实践、学研结合、突出创新”路子,机制上构建了学习共同体,由重“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研究型模,取得了育人与教学效果双提升。



 课程特点

  1.“专业+思政”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以“强专业、重实践、重思政”为三个维度,从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个层面设定教学目标,将宏观的单元主题细化到生活中,从单元主题角度深挖思政元素,在组织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要素,激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现代价值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实践翻译课程的思政教育,涵养家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2.教学模式多模态

  教学任务的设计理念是基于学生主体、科学组织、信息课堂和素质培养四点展开,通过雨课堂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的多元化、数字化、片段化,教学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无论线下课堂讨论还是课后任务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顺应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理念。虽以线下教学为主,但必要环节中结合了线上学习平台、校园公众号、网络资源等媒介,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学,有效激发了学习的自主学习主动性。

  3.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有机融入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手段,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微课嵌入、案例分析、师生互问互答、主题讨论等多种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翻译鉴赏能力、思辩能力及翻译技巧自主探究能力。

  4.评价方式创新化

  课后结合课程核心知识点文献阅读、研究性课题等内容引导学生基于课前课中学习内容升华知识。最后依托“雨课堂”智能评价模型实时推送学生端及教师端本次课程完整学习评价结果,完成个性化学习建议闭环,并纳入平时成绩,形成过程性大数据学习智能评价体系。



主讲老师:翟建丽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共计48(理论)+20(实践)学时。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基础上,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中常见的各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运算,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能根据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特性运用数据结构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更好的算法和程序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对所要处理的数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数据构和存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对这些数据的操作(查找、插入、删除和修改等)等方面的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结构清晰、正确易读算法的能力、具备初步评价算法的能力。它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算法》《数据库》等课程的基础。

  课程中深入发掘和提炼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特点

  01、时刻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角度展开各个教学环节。

  02、问题引入,创设情境,引入正课。

  03、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解部分除了理论知识还有代码的讲解,事件部分除了有验证性的实验,还要做到解决实际问题。

  04、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要做到不同引领方向,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做到理论知识、代码、验证性实验部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增加实践环节,不仅要实现验证性的实验,还要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要培养其创新能力,能够用自己创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05、引入思政元素,“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06、多课程融合教学,《数据结构》本身就是承上《高级程序设计》启下《算法》的一门课程,同时树和图两个章节的内容又与《离散数学》想通,所以做到多学科融合,有利于学生在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的时候做到融会贯通。

  07、借助于网络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预习和自主学习,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开展问题探讨和拓展思维等。

  08、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多参加竞赛,例如蓝桥杯,锻炼自己的动手编程能力。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广州华立学院永远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