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彩虹 发表于 2023-8-14 16:35:56

行泊一体密集上车,先手玩家Nullmax纽劢的中场故事

   行泊一体密集上车,先手玩家Nullmax纽劢的中场故事

自动驾驶是当仁不让的硬核科技产业,快速的发展让人应接不暇,每年都会诞生不少热门的理念技术。在2023年的上半年,行泊一体是当中最热的话题之一,自动驾驶产业的厂商无人不谈,纷纷宣告产品进展。

根据搜狐汽车的不完全统计,有超过26家智驾供应商推出了行泊一体产品方案,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更是有十几家智驾公司展出了行泊一体产品。不仅仅是中国本土的厂商,推动着行泊一体的落地,跨国的Tier1同样也在跟进。

在这一年里,行泊一体开始从新闻中淡去,走向落地。进展靠前的行泊一体玩家量产正酣,率先完成了交付,跟随其后的技术厂商也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完成项目的落地。行泊一体的应用,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在这当中,专注于自动驾驶量产应用的Nullmax纽劢科技,就是典型的行泊一体玩家。2019发布了同时提供高速代驾、拥堵跟车、自主泊车功能的量产方案后,Nullmax在2020年宣布获得了国内知名车厂项目定点,为平台化的不同车型提供基于TDA4平台的行泊一体应用。

在2022年,Nullmax宣布了其他项目的量产进展,定制化视觉感知算法即将交付上汽乘用车平台,Orin平台的行泊一体方案完成阶段性交付任务。

在技术应用的下游,因为汽车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智能驾驶成为了比拼的重点,技术厂商一方面需要满足车厂对于功能、性能的追求,一方面也要满足车厂对于成本的控制要求,这让行泊一体成为了自动驾驶应用的理想量产形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Nullmax提出了4.0形态行泊一体,强调通过传感器的深度复用和芯片资源的共享,提供单SOC域控的行泊一体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更多功能、更好性能,也能显著降低成本。并且通过灵活的行泊一体配置,满足不同品牌、不同定位车型的智能驾驶需求。

近两年来,智能驾驶的应用趋势可以说稍显“分裂”。在分裂的一端,主打高端、智能的汽车品牌,推出了功能高阶、成本不菲的智能驾驶系统,在城市场景、大型停车场等场景为用户提供日益智能的辅助驾驶功能。在分裂的另一端,主打实用、性价比的汽车品牌在售价10万左右的车型上也配备了大部分实用的行车、泊车功能。

但是分裂的背后,向上探索和向下普及并行不悖。市场上既需要方案,支持高端车型上尝试更多新兴功能,负责“摸高”,也需要方案支持入门车型、中端车型普及绝大部分实用的智驾功能,负责“走量”。不同配置的行泊一体,瞄准的就是差异化的智能驾驶需求。

根据行业研究,由于硬件成本较高、软件方案较少,行泊一体的应用之前主要集中在25万以上售价的少数高端车型上,销量占比极大的中端、经济车型的行泊一体很少配备行泊一体,但是在方案降本的趋势下,越来越多主流价位车型已经确定了行泊一体上车。

Nullmax的方案提供可以基础版、标准版、增强版的智能驾驶应用,分别配备低、中、高算力芯片,以及相应传感器,提供由基础到高阶的不同功能,比如实用的智能巡航、各种ADAS功能以及自动领航、记忆行车、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

根据佐思汽车研究介绍,德州仪器的TDA4芯片占了行泊一体大约70%的市场,而英伟达的Orin芯片也是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芯片首要选择。Nullmax同时在这TDA4、Orin两大芯片平台获得项目定点并实现交付,说明高低不同配置的方案已经在市场上获得认可。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L2级组合辅助驾驶的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经达到34.5%,在汽车智能化快速上升的今天,这一数据的上涨将成必然。在过去一年内,多数技术厂商推出了自己的行泊一体方案,智能驾驶的爆发,尤其是行泊一体的上量,已经是业内的共识。

对于所有的技术厂商来说,或许这是技术量产的最佳窗口期,大量的量产机会已然出现。技术厂商只需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便有望收获量产的成果。如果优势突出,拥有齐全的产品,或者丰富的量产经验,那么收获还会更大。

同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行泊一体进入密集上车期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无论是追求完美还是追求实用的用户,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时期都将能拥有更多选择。行泊一体的落地,供需两端的受益,这是智能驾驶下半场的最好开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泊一体密集上车,先手玩家Nullmax纽劢的中场故事